當醫生宣布沒有任何醫療行為可以抑制婕柔腫瘤的發展,在傷痛之餘,唯一的想法就是〜「回家」,因為婕柔在放射治療為期二個月期間,連做夢都會說:「我想回家」,這句話深深的烙印在我心中,在醫生、護理長、社工、連爸爸都不贊同的聲浪中,我一直堅信這是孩子所想要的,回到那溫暖、自在又熟悉,是她最愛的家,即使在照護上會面臨極高的困難,我仍然堅:為了婕柔,我可以做得到。

和爸爸溝通並取得支持之後,在出院前我們做了以下的準備:

一、 了解可能突發的狀況,以及如何應變處理。

二、 清楚每況愈下的身體發展,不過度慌張、害怕,不造成孩子多餘的負擔。

三、 學會如何使用鼻胃管灌食與抽痰及該注意的事項。

四、 與營養師討論每日所需之熱量及如何提昇卡路里又不造成腸胃負擔。

五、 每天記錄進食內容與重量及排出量,並觀察是否平衡。

六、 到離家最近的醫療院所,完成安寧照護的相關程序,並取得居家療養師的協助。

七、 了解與討論「氣切」可能的結果,並清楚告知居家安寧醫生我們所做的決定

八、 做好「孩子隨時可能離開」的心理準備。

九、 準備好孩子離開時所需之物品。

十、 與家人商量決定用什麼方式來歡送最後一程,以及長眠的地方。

感謝臺北榮總腦瘤治療團隊的醫生、92病房的樓護理長及所有護士、社工的協助與幫忙,讓我們在萬事俱備的情況下,在家迎接無常的來臨,婕柔帶著大家滿滿的愛,微笑著離開了我們。

感謝腦瘤協會及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,無論婕柔在家或是在天上,你們持續的關心,讓我們心中那份無限的悲傷稍微抒解〜那種被紀念、不會被遺忘的感覺,不單是我們,連婕柔一定也會微笑回應。

後記:婕柔於96年12月2日接受居家照護,於97年1月7日在她最舒服的沙發床上,有爸媽的守護羽化昇天。過程中雖然也會緊張,但還能鎮定應付和處理各項事情,是因為有榮總團隊和A092病房,以及腦瘤協會做為我們諮詢和支持的後盾。分享這個「回家」的經驗,希望能對需要的人有所幫助……大家加油!

作者:婕柔媽媽&爸爸 

轉載自:中華民國關懷腦瘤協會「腦力激盪」第十三期會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兒童腦瘤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