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與協會社工瑛琪討論親子營中workshop的子題時,張醫師很勁爆的提了一下:何不就討論另類療法呢?於是我們戰兢謹慎地安排,讓大家有公開分享的機會,在手術、放射、化學藥物治療之外,為增進孩子健康,曾嘗試過的另類作法有哪些?以開放的態度,讓病童家長們,可以獲得多面向的訊息。果然,在四個場次的討論中,這間會議室總是座無虛席,分享討論十分踴躍。因此,藉會刊一角,就我個人的參與和理解,將這項子題的討論做一綜合整理。
若將大家所做過的另類療法〜不論療效的情況下,大致可以區分為九類,如宗教類:問神、祈禱;命理類:算命、看風水、搬家、安床、改房子、改名;行善類:積功德、捐錢、作義工;中醫類:中醫、針灸、中藥偏方、草藥;飲食類:健康食品、有機食品、生機飲食、改吃素食、食物(正食)療法;養身行氣類:氣功、按摩、芳香療法、持續運動如游泳、健走等;藝術治療類:學畫畫、吹笛子、捏陶土等;其他抗癌藥物:抗癌一號、抗癌 2號、天仙液,這些藥物標榜可以抗癌,但是不是也屬於營養食品?就無法深入瞭解;另外一類稱它們為高科技類:如負離子衣、奈米和能量治療,林林總總有二、三十個項目。所有的父母,在接受西醫治療的同時,至少都做過一種以上的另類療法,最多的是十個項目,比較多數的家庭嘗試過三種及七種另類治療,以所有參加活動的家庭,平均來說是5.1項。在這些項目當中,被大家用的最多的是積功德,第二是拜神,第三飲食調整,第四是中醫。
在大家的分享中,有些家長在運用所謂藝術活動或是身體運動方面,有不錯的輔助效果。例如去買alpha波的音樂CD給孩子聽、讓孩子在生病後學吹笛子,因為孩子在治療後脾氣變得很焦躁,學習音樂之後,發現脾氣就慢慢沈穩下來;也有的媽媽讓孩子去學畫畫,讓他的注意力可以轉移離開生病這件事,有件事情可以讓他的心性安定下來。雖然這類的作法並無法「治癒」腦瘤,對孩子及全家人的生活品質提升,卻有很大的助益。全家人持續的運動,亦是一種健康的生活型態改變,讓全家人都蒙受運動之福。最重要的是,這類的事情是不需要多花錢或是花錢不多的事,幾乎每個家庭都能做到,大家可以多加運用。
聽這些另類療法其實不是要告訴大家什麼是最正確的,而是從別人的經驗中去領悟「怎麼樣讓生病的孩子開心,讓自己開心」。聽了三四十位家長的心情和見解,我發現只有一件事是最對的,那就是「不要有壓力」!如果家長所從事的治療,不論是質疑療效,或是造成經濟負擔,父母一旦很有壓力,孩子一定會感受得到;孩子也會心疼父母的壓力感受,他將如何消化這些壓力呢?這些壓力對於腫瘤治療或控制,都將投入負向的動力,親子關係也形成惡性循環,可謂得不償失。有位家長分享孩子吃營養食品的過程,因為孩子每次吃每次哭,他們決定不要去破壞親子關係,所以就不逼孩子吃了,寧可孩子開心快樂的生活;另外有些父母即使孩子不想吃還是會逼著孩子吃,這樣的壓力,對孩子的疾病也是很不好的。有位ATRT的家長分享「我就是讓孩子開心就好……,人在開心的時候免疫能力就會改變……」。
天下父母心,孩子生病帶給父母、家庭的壓力和衝擊非常大,這場討論會,無非是早就瞭解了父母很想為生病的孩子「有所作為」的心意和想法,只是在「我還能為孩子做什麼?」的想法下,家長們可以「停、看、聽」前人的作法,然後與家人商議,選擇適合自己的孩子,以及個別家庭所能負擔的方法,免得走冤枉路、或是賠上了親子關係,那就真的損失太大了。
作者:台北榮總社工師 曠慧君
轉載自:中華民國關懷腦瘤協會「腦力激盪」第十五期會刊
留言列表